廉政要闻

悬崖村搬家 "三区三州"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样本

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付筱菁  

  5月13日,阿土列尔村村民某色拉博和孩子们在县城集中安置点新房阳台上。尹钢 摄

  在搬下山之前,阿土列尔村村民只能通过宽1.5米、总长度2.8公里的钢铁“天梯”进出。图为村民们背着背篓攀爬钢梯。新华社记者 薛晨 摄

  5月14日,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阿土列尔村,迎来了一个历史性时刻。在这个被人们称为“悬崖村”的地方,全村8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共344人在3日内完成了搬迁,住进了位于昭觉县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的新家。

  从5月12日一早开始,就有要搬迁的村民穿上干净整洁的民族服饰,背上收拾好的行装,陆续赶往阿土列尔村山脚。村民们聚拢在一起,有说有笑,翘首盼望迁入新居。等待他们的,是充满希望的新生活。

  从藤梯到钢梯

  “悬崖村”地处大凉山古里大峡谷深处,气候温和,日照时间长,土壤肥沃。战争年代,凭借易守难攻的地势保护,一代代居民在此生息繁衍,过着阡陌交通、鸡犬相闻的生活。

  然而,对阿土列尔村村民来说,险要地势造成的出行艰难,成了制约当地发展的瓶颈,也给自身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。

  阿土列尔村有4个村民小组,其中3个都在半山腰。从山脚到山顶的位置最高处,垂直高度相差约800米。2016年11月以前,村民走向外部世界,全部依赖一座摇摇晃晃的“天梯”——一条由藤条、木棍编成的藤梯,架设在悬崖峭壁之上。村民们出村进村,必须攀爬步步惊心的218步藤梯,“悬崖村”也因此备受关注。

  1996年至1999年间曾担任过代课老师的村民莫色子哈回忆说:“那时候太辛苦了。学生跟我们要走一个半小时到两个小时的山路,才能到学校。”

  “我小时候读书时,经常是爸妈背下去。”村民杨军杰谈起读书时的情景说,“凌晨四点就起床走去学校,一个星期才能回来一趟。看到大车就往它的后面抓,能挂一点就挂一点,因为腿太软了,走得太远了。”

  不仅仅是孩子上学,当地人的婚嫁也遇到了难题。“村里面一个人结婚,要十三四个人背上来。”30年前,21岁的巴耕阿里嫁来“悬崖村”时,就是这样被14个人接力背负着,从山脚到了山顶。“我结婚的时候都哭了。”当时的一幕幕场景在她的记忆中,依然清晰如昨。

  2015年12月,昭觉县委选派驻村工作队开展脱贫攻坚工作。驻村工作队员逐户走访,与村民逐一交流,记录并梳理需求、问题与建议,对贫困户再建档、再分析,分类制定脱贫方案。

  2016年5月,凉山州和昭觉县共拨款100万元,将昔日的藤梯升级为钢梯。不久,一段宽1.5米、总长度2.8公里的钢铁“天梯”正式建成。站在山脚仰望,2556级钢梯蜿蜒而上,成为悬崖峭壁上的一道别样风景。

  “用钢梯打通上下山的通道,这是‘悬崖村’后来建设各种基础设施、发展多种产业的基础。对于村民来说,这就是村里的‘高速公路’。有了它,电杆、光缆线这些大型物资才能进来。”支尔莫乡乡长、阿土列尔村第一书记帕查有格告诉记者。

  此外,互联网的接入,大大缩短了“悬崖村”与外界的空间距离。年轻的杨军杰就在网络直播平台上当起了主播。“我直播是带直播间的哥哥姐姐们看一下我们凉山,主要是我们的生活,还有风景。”很多年轻人像他一样,纷纷开始网络直播。一时间,慕名而来的游人越来越多。莫色子哈说,钢梯修好以后,自己除了种地,还可以养牛、养猪、养鸡,同时卖点东西接待游客。

  2019年4月,又一个好消息传至“悬崖村”:村里的贫困户将通过易地扶贫搬迁,迁入县城的集中安置点。

  从钢梯到楼梯

  “悬崖村”下辖勒尔、特土、牛觉和古曲洛4个村民小组。此次搬迁,4个村民小组均有涉及。按照“由近及远、先易后难”的思路,村民们分路线、分批次搬迁至集中安置点。自5月10日起,来自昭觉全县92个边远山村的1.8万余人,陆续搬迁到这里,住进一排排6层高的崭新楼房里。

  5月12日,居住在山脚下的26户贫困户,成为“悬崖村”的第一批搬迁者,由服务车队统一送至县城集中安置点。村民吉克曲俄就是在这一天搬进新家的。

  吉克曲俄一家四口,分到了一套100平方米的房子,里面还配备了沙发、电视、洗衣机等“九件套”。“说实话,我没想到自己能住上这么一个好房子!我真的非常高兴,激动得不知道说什么。”吉克曲俄告诉记者,“以前为了生活,有时会去外面打工,但放心不下家里的老婆孩子。下雨天,房子一直都在漏雨。大风天,房子一直都在漏风。我在外面,心里都很不踏实。”

  “搬进新家,我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感谢党和政府,让我们看到了新的希望和新的幸福生活,终于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。”吉克曲俄激动地说,自己过一阵会去打工,但这几天并不想离开,“我还舍不得我的新房子,想先在家里住几天。我还没感受够住新房的感觉呢!”

  5月13日和14日搬迁的,是居住在高山区的贫困户。他们采取“人走钢梯、行李走索道”的方式下山,之后再集中乘车进城。

  “我们村民和乡干部、村干部都是一起配合的,互相帮助一家一家地搬。”“悬崖村”党支部副书记吉克拉则告诉记者,对于在外打工来不及回村或是家中有老人的贫困户,乡村干部和其他村民都会帮忙一起搬。

  12日当天,吉克拉则从早上9点开始帮助村民搬家,一直忙到晚上10点。次日早上8点,他又开始了新一天的忙碌。尽管如此,吉克拉则却一点儿也不觉得辛苦:“每一个人都很高兴,这是大好事啊!这也是我们村干部应该做的。”

  据吉克拉则介绍,这次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集中安置点共有4个,采用抽签分房形式,以保证公平公正。新房面积标准为人均25平方米,根据家庭人数进行分配。为方便村民集中搬迁,一些大件家具和部分家电由政府统一配置发放,或者以补贴形式鼓励村民购买。

  当然,搬迁工作也并非没有遇到困难。2016年,村里开始征求村民意见,但当时大部分贫困户并不愿意离开。帕查有格表示,情况是慢慢改变的,特别是听说在县城周边地区或城郊安置后,愿意搬迁的村民就越来越多了。

  过去,村民某色拉博也不愿意搬家。“如果能通公路的话,谁都不愿意走。要是去县城的话,我们没有地,得考虑怎么生活。”26岁的某色拉博对记者说,“后来,‘悬崖村’路修不了,难度太大了。我们看到别人在县城分了新房子,才知道县城的房子那么好,就觉得我们这里路都通不了,不知道还会不会等到这么好的房子。”

  三个月前,某色拉博等到了政府的通知,可以搬到县城去。“孩子也和以前不一样了。以前每天都要爬‘天梯’,上学先要下山。现在搬到城里来了,以后小孩上学方便多了。”

  集中安置点内,很多公共服务配套设施都已设置,包括社区医院、学校、幼儿园、活动区域等。据支尔莫乡党委书记阿子阿牛介绍,易地扶贫搬迁县城集中安置点在设计和规划上,充分考虑了搬迁群众就医、子女就学等需求。目前,安置点附近正在建设7所学校、扩建3所医院。

  “搬得出”还得要“稳得住”

  破解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的困境,离不开易地扶贫搬迁这一路径。“搬得出”只是第一步,要让贫困户真正脱贫致富,还得要“稳得住”。

  “针对进城的人,我们主要是培训、劳务输出,外出务工有奖补,这也是当前贫困户增收的主要途径之一。同时,老家的土地依然是他的,他随时可以回老家管理经营。如果没时间或不想回去种,可以将其流转给别人经营,或者入股合作社统一经营,也能得到一份收入。”凉山州副州长、昭觉县委书记子克拉格表示。

  结合独特的地理条件,旅游产业也是当地发展的重要方向。搬迁后的房屋收回,将按照有利于旅游业发展的方向重新规划打造,或拆除、或改建、或新建。“悬崖村”及古里大峡谷将开启新一轮旅游开发,修建民宿,设计徒步游路线,建设通向山顶的索道。“老人和孩子在安置点居住、读书,青壮年在村里发展产业、搞旅游,既要搬家,也要致富。”帕查有格介绍。

  “悬崖村”所在的昭觉县,是四川省最后7个将要脱贫摘帽的贫困县之一。昭觉县这次搬迁涉及4个安置点,共有4057套安全住房,安置了包括“悬崖村”在内的贫困户一共3914户超1.8万人。这也是四川省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工程。

  同样在四川,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格县雨拖村坐落在金沙江畔高山河谷地带,平均海拔3700米。穷山沟中的雨拖村长期处于路、电、水、电话、电视几乎不通的“五不通”状态,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8户125人。村民原本依山而居,最远居住点距离公路有48公里,“五通”设施改造极为艰难。为实现整体脱贫,雨拖村决定整村易地搬迁。

  起初,大多数群众都不愿意离开世代生活的这片土地,搬迁工作一度陷入僵局。有着47年党龄的老党员泽登占玛站了出来,率先同意搬迁,并与村中其他12名党员一起,分组入户,做村民的思想工作。最终,村民们放下陈旧观念,同意易地搬迁。2017年11月,在村干部带领下,该村117户共523人整村搬迁,住进环境舒适的二层藏式楼房,“五通”项目顺利落地,雨拖村的蝶变由此开始。

  在村党支部动员下,部分群众自愿将各自所占土地用于村集体产业建设,着力打造集农家体验、农业观光、餐饮、娱乐为一体的产业园区。半年时间内,党员示范项目获利20万元,更多群众参与到美丽新村与观光农业相互匹配的融合产业发展之中。村民都说,自从搬到了集中安置点,生活就大变了模样。

  随着“悬崖村”在内的这一批搬迁,四川省总规模达136万人的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已接近尾声。但是,脱贫攻坚的路仍需要继续坚定地走下去。

  “村子一步一步、一点一滴地在变化。现在跟几年前相比,村民的思想意识、认识习惯等各方面进步特别明显。”帕查有格告诉记者,从2015年开始担任阿土列尔村第一书记,到2016年媒体报道村子的故事,再到如今贫困户搬迁,自己刚好见证了这个过程,“是见证者,也是参与者。”

  从步步惊心的藤梯到抬脚能迈的楼梯,从漏雨漏风的土坯房到坚固宽敞的新楼房,“悬崖村”村民跨过悬崖、越过时空,在生活的变迁中感受着脱贫攻坚的时代脉搏。

  今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,脱贫攻坚是重中之重。只有绷紧弦、不停顿、不大意、不放松,才能夺取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。告别“悬崖”不是目的,脱贫摘帽不是终点。只有奋勇拼搏,跟上时代脚步,才能在新的起点赓续奋斗,拥抱新的幸福生活。


】【打印繁体】【关闭】【返回顶部
分享到QQ空间
分享到: 
上一篇:习近平在第73届世界卫生大会视频.. 下一篇: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..